中共中央宣传部 主管

《党建》杂志社 主办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党建网 > 思想理论 > 党建论坛 >

欲速则不达

发表时间:2025-07-2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胡凤梅
“欲速则不达”语出《论语》,意为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此言虽短,却道破了“速”与“达”之间的辩证法则,凡事皆有其节奏与逻辑,若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一味图快,不但不会得偿所愿,甚至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方能行稳致远。
《孟子》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公孙丑说:“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故事中的宋人嫌禾苗长得慢,而强行将其拔高,结果导致禾苗枯死。孟子通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公孙丑,培养浩然之气,乃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循序渐进、踏实前行,切不可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主观妄为。可见,无论是禾苗生长,还是个人成长,抑或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遵循、沉心静气的坚守。
“欲速”的背后,往往是功利心作祟。这种功利心的本质是短视、求快,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容易把“利其器”的功夫当成累赘,总想着跳过打磨的过程,直接奔向“善其事”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意思是:踮起脚尖想站得更高,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反而走不远。这种“企”与“跨”,因求高而失去平衡,因求快而难以持久,正是“欲速则不达”的生动写照。真正的“达”,从来不是靠“速”催出来的,而是像古树扎根、老茶发酵、陈酒酿造,在“不急”中让力量自然生长,让价值慢慢显现,容不得半点懈怠马虎与操之过急。
避免“欲速”,关键在于涵养“慢”的智慧与“稳”的定力。这里的“慢”,不是消极懈怠、裹足不前,而是顺应规律的从容;这里的“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厚积薄发的沉淀。敦煌莫高窟的画师们,一代接一代在岩壁上细细勾勒,每一笔都顺应着时代审美与技艺,没有谁为了速成而简化线条、省略工序。正是这份“慢”,才让莫高窟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宝库。屠呦呦团队为了寻找抗疟新药,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筛选了上千个方药,才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他们没有因为多次失败而简化实验流程,而是耐着性子一步步排除错误、沉淀经验。正是这份“稳”,让中医药绽放光芒。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激流险滩、沟沟壑壑,既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也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沉稳,更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保持定力、稳步有序、扎扎实实,不要想着走捷径、抄近道,做到蹄疾步稳、勇毅笃行,方能积潜功为显功、化潜绩为显绩。
网站编辑:王寒
党建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