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陈丽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切实在为民办好事实事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确保永远根植于人民群众实践沃土之中,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群众根基。
深刻理解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的要义
牢记人民信任重于泰山。毛泽东曾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问题上,一定要能够同群众相结合”的要求,因为“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真心换真心。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要始终牢记人民的信任重于泰山,坚决守护好这一份来之不易的信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以担当作为赢得全体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把为人民幸福终身奋斗当作最大的幸福。利归天下,誉属黎民。党员干部要像雷锋同志那样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是最大的幸福,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党和人民奉献的事业之中,要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为党和人民敢为天下先,为党和人民立大志、做大事,多办顺民意、增民利、保民安的实事,多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有成效的实干为人民造福,在本职岗位上奏响人生乐章。
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党员干部不仅要心系群众,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人民群众信赖、尊敬的贴心人;还要身体力行地深入群众,时刻倾听群众的声音,积极响应他们的需求,将智慧、力量和情感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摆在优先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脑中,把为人民解决问题作为首要的工作内容。要一以贯之地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也要兼顾长远发展需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深刻把握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的着力点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更加多元,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这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有理论水平、敏锐的政治觉悟,还要具备互联网素养、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更广泛、接地气、满足群众需要的工作和服务网络。可以创新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如线上调查、民意征集、互动问答等方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同时,要团结各方力量,组建一支汇聚界别代表、杰出乡贤、优秀学生群体等各方面力量的队伍,确保党中央的精神能够便捷高效地传达至广大群众之中。在与人民群众交流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注重语言运用的艺术,提升沟通技巧,尽量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传达给群众,并及时收集群众的反馈,整理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党组织汇报。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民意是群众工作的晴雨表,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至关重要。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民意反馈机制,如畅通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市民热线、微信公众号等民意直达的渠道。干群关系是群众工作的基石,要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到现场一线,以街镇、企业、学校、居民等为联系对象,积极宣传贯彻方针政策,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发现并切实解决问题,锤炼作风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提高履职本领,做到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正把困扰人民群众的难题找准,确保不同群体的声音能够及时被听到、被重视,并在这些基础上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信息传播的内在规律,善于利用网络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管住、用好为方向,走好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要积极探索网上宣传新路径,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发现、研判、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注重加强与群众的线上互动,密切关注网络舆情,主动征询并吸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疏解群众不良情绪工作,廓清群众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模糊认识,通过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发展动力与信心。对于群众的诉求、关切,要做到积极、迅速、准确地在线响应、主动回应,做好互联网端的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帮助群众正确表达意愿。
(作者单位:福建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