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育要勤学不辍、深查不怠、实改不松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的临时任务,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政治修行。抓好学习教育,要坚持勤学不辍、深查不怠、实改不松,让作风建设的种子扎根土壤、开花结果,真正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勤学不辍,以“水滴石穿”的韧劲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跳出“完成任务”的心态,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持续充电,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要在系统学中把握政治内涵。从“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判断,到“纠治‘四风’必须常抓不懈”的深刻警示,每一条规定背后都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每一次认识深化都是对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要原原本本学原文、逐字逐句悟原理,结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理论溯源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要在跟进学中把握时代要求。作风建设始终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从规范公务接待到整治“隐形变异”问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在持续丰富。必须及时跟进学习党中央关于作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准确把握“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让学习内容始终与时代同频、与现实对接。要在“联系学”中把握实践逻辑。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常思考“哪些做法符合要求”“哪些行为需要警惕”,通过“学”与“思”的结合、“知”与“行”的对照,让规定变成具体的行动指南。
深查不怠,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找准问题病灶。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顽固性,要打破“好人主义”的桎梏,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检视,让每一个问题都无所遁形。要以刀刃向内的自觉查思想根源。作风问题表现在行动上,根子在思想上。要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深入查一查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否把纪律规矩刻在心上、是否把担当作为落到实处,从思想深处挖病灶、找根源。要以见微知著的敏锐查隐形变异。随着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要炼就“火眼金睛”,既查“明目张胆”的显性问题,也查“改头换面”的隐性问题;既看“轰轰烈烈”的表面工作,也看“悄无声息”的暗箱操作。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识别、早预警。要以举一反三的思维查共性短板。单个问题的背后往往藏着制度漏洞或机制缺陷,在具体问题中找规律,从个性问题中看共性。通过梳理哪些环节容易出问题、哪些领域风险较高,把制度层面的短板找出来、流程层面的梗阻理清楚,为后续整改提供精准靶向,实现查一个问题、堵一批漏洞。
实改不松,以“钉钉子”的狠劲巩固整改成效。查摆问题是前提,整改落实才是目的。要摒弃“差不多”心态,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抓出实效,让每一项整改都经得起检验。要以清单化管理压实整改责任。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不能嘴上说说、纸上写写,而要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时限和责任人,通过清单化管理让整改任务可量化、可监督、可追溯,避免“雨过地皮湿”。要以常态化监督倒逼整改落地。整改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置于阳光下接受监督。要定期公开整改进度,主动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对群众不满意的整改事项返工重来;要建立“回头看”机制,对已经整改的问题定期复查,防止“旧病复发”;要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收集反馈,让整改过程始终有压力、有动力。要以长效化机制巩固整改成果。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必须从个案整改上升到制度建设。要把整改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通过制度的刚性约束,让整改成果从短期效应转化为长期效能,实现标本兼治。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纪委 沐铖)
网站编辑: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