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王 强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
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点,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在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严肃党纪、政纪,党风才能根本好转”,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重温陈云同志的论断,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党中央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战略意蕴,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纪律意识,砥砺本色、培根固魂具有重要意义。
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习主席强调:“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就越容易形成良好的党风。如果背离了党性,缺乏对党纪的敬畏,作风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无从谈起。只有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严格抓,才能既纠治不正之风,又树立新风正气;既治标、又治本,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党性原则弱化,就会放松党性锻炼,忘记党员身份,不重视党纪乃至违反党纪,一步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当前,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党性原则、遵守党的纪律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更不能有降调变调的错误期待。从一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来看,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放松了党性修养,缺乏对党纪的敬畏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的单位和部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给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松了绑。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把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铁纪“长牙”、发威,决不允许党内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坚守党性原则,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不给腐败和不正之风留下可乘之隙。
把锤炼党性作为终身课题。“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党性是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主席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性不会随着党龄增长,觉悟不会跟着职务提升。党性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切不可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修炼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心学”,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要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进行“思想见面”、党性分析,在红脸出汗、拉袖咬耳中强身健体、过滤杂质,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遵守党纪须臾不可放松。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党纪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对党员干部而言,党纪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是干部成长路上的“安全带”。习主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纪律修养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硬指标,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党员干部加强纪律修养,首先要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真正搞懂党的纪律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正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关键在于培养纪律自觉,把纪律放在心中应有的位置,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把他律转换为自律,把约束转换为自觉,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改进作风形象要在常长上下功夫。非“常”不足以治本,非“长”不足以固本。作风问题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松下来。这就意味着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刮一阵风,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进作风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注重抓早抓小。一个人蜕化变质往往是从小事小节自律不严开始的,要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从管住一顿饭、一杯酒做起,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崇尚简朴生活,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以过硬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网站编辑:王寒